耳朵里的毛细胞死一个就少一个,而这些日常行为正在悄悄杀死它们。值得警惕的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正使年轻人听力损失的风险持续攀升。很多人直到听不清别人说话,耳朵里持续耳鸣响,才意识到听力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时,损伤往往已不可逆转。
十大伤耳习惯
1.乱掏耳朵;很多人为了舒服挖耳勺、棉签甚至牙签掏耳朵、外耳道皮肤娇嫩,频繁掏耳极易损伤皮肤甚至刺穿鼓膜。更危险的是,棉签可能将耳垢推入更深部位,造成栓塞。
2.高音量耳机;地铁、公交上为掩盖噪音调高耳机音量的行为,无异于“耳膜自杀”。当音量超过 85分贝时,毛细胞开始受损:达到110分贝,毛细胞将不可逆死亡。
3.噪音场所浸泡;KTV、酒吧等高分贝娱乐场所时听力重灾区。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在这些场所即使短时停留也会损伤听力。
4.错误擤鼻涕;感冒时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会使鼻腔分泌物逆流至中耳,引发中耳炎。正确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
5.吸烟酗酒;尼古丁导致内耳血管痉挛、供血不足;酒精则引发血管收缩紊乱。长期研究会加速听力衰退。
6.滥用药物;具有耳毒症抗生素,滥用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尤其儿童和老人代谢能力弱,风险更高。
7.过度疲劳;高都紧张时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可能突发耳聋。年轻白领突发性耳聋多与此相关。
8.忽视耳部感染;感冒、鼻炎、咽炎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炎症因不流脓而易被忽视。
9.高空忽视护耳;飞机起降时不主动做吞咽动作,中耳内外压力差会损伤鼓膜,导致航空性中耳炎。
10.煲电话粥;频繁或长时间接打电话(超过20分钟)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持续刺激,增加听力损伤风险。
发布于:山东省景盛网-网络股票杠杆-网上炒股杠杆-实盘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