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Vista看天下
张雪峰又改口了。
被全网封禁近一个月后,恢复直播的张雪峰话锋一转,大赞文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他对文科的态度可以说发生了180度大逆转。毕竟,过去几年,他的经典言论“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几乎已传遍互联网的大街小巷。
不少网友把张雪峰的急剧转变当“乐子”看,调侃他是“变色龙”“墙头草”,也有人分析,他这次是“怂了”。
可那些真正被张雪峰影响过的学生们,却很难笑得出来。
刷到张雪峰复播的热搜后,土木工程专业的刘宇心里五味杂陈,这一切太似曾相识了。
刘宇第一次感受到命运的回旋镖正中自己的靶心,就是因为张雪峰。
不久前,他偶然间刷到了一条5年前看过的视频。
视频中,张雪峰脸颊瘦削,穿着的灰色衬衫没有一丝褶皱,流露出已不复存在的清澈。那是2020年,张雪峰对于土木专业还非常推崇:“就业前景可以说是非常不错。”
“我报志愿的时候就是看了这个视频,选了土木。”刘宇忍不住在评论区留言,嘲笑自己的处境。
刘宇记得,从他入学第二年开始,张雪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态度就发生了大转向。自此之后提到土木,张雪峰只剩嘲讽与不屑。
而土木行业也在刘宇读大学的4年里迅速坍塌,50余所高校撤销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他经历了“找工作四处碰壁,无奈之下选择考研”的灰暗时光。
这些年来,刘宇一直关注着张雪峰。那些围绕他的争辩中,人们总是习惯把他带来的影响力作为谈资,如街头八卦般聊起那些曾听信张雪峰报考专业,如今又不知去向的学生们。
只有刘宇清楚,张雪峰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到具体的人身上会变得多么沉重。他是其中一员,而和他一样实实在在被影响的人,难以计数。
01 985名校的招生老师,打不过张雪峰在那条讲土木工程的视频写下留言后,刘宇收到最多的回复,是“哈哈哈”的嘲讽。
有个网友直接反问他:“一整套专业介绍,你就只看了这一个?”甚至连张雪峰自己都在刘宇毕业那年补刀过一句:“当年填志愿的时候你想啥了?”
2020年张雪峰讲土木的视频下,刘宇和其他学生的留言
是啊,当年怎么就会被张雪峰这样一个陌生人,被一段时长只有3分41秒的视频影响,作出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呢?
5年来,刘宇也反复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老家在甘肃,回想起高中3年,所有人都在埋头学习。在老师和校长眼中,成绩提不上去,想什么都没用。未来填报什么志愿,反而成了不值得花时间的“乱七八糟”的事情。
第一次注意到张雪峰这个名字时,刘宇还在上初中。当时张雪峰一口气分析了34所985院校,“讲话很幽默很好玩”,视频火遍全网,也在班级传开了。后来读高中的几年,刘宇也总能在使用手机的间隙刷到张雪峰的发言切片。
刘宇其实是因为张雪峰这个人,才知道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的存在。因此在出成绩、兵荒马乱地填报志愿时,他首先想到了张雪峰,也只想到了张雪峰。
截至目前,张雪峰公司推出的2026年度圆梦卡、梦想卡售卖情况
这反映出了绝大多数听信张雪峰的学生的思考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吴秋翔曾连续多年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到贵州某地招生办蹲点调研。他告诉本刊,和刘宇一样,张雪峰很早就以娱乐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们的记忆中。
为了解决志愿填报期间的信息差问题,吴秋翔曾和贵州的一些县教育局合作,和大学生一起在线上给高中生进行有关选专业的科普。宣讲设置为自愿参与,他们兴致勃勃地接入后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在线”。
对于意识不到志愿选择需要提前规划的学生们来说,“越往后面,张雪峰的影响可能越大。”吴秋翔后来复盘宣讲活动的失败是因为他们通过官方渠道进入,由学校下发通知,学生认为这还是学习,有抵触情绪。而张雪峰则是通过社交媒体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他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娱乐性,“学生们哪怕不刻意搜索,无意间刷到,便可能记住了某句话”。
相比专家客观平衡的分析,人们往往更会被极致化的表达吸引。
黑龙江省某县城的家长林秋告诉本刊,她喜欢的就是张雪峰的幽默与狂妄:“不管不顾,想说啥说啥,我才觉得他说的都是真话,能让我心里有个底。如果他说这个也行,那个也行,我反而不爱看了。”
最终,刘宇郑重其事地将“土木工程”填入了系统。
没时间深思熟虑,刘宇只知道自己对工科感兴趣,学计算机要浪费一些分数,而张雪峰主张“一分都不浪费”。自动化和土木工程都能选择,“看了视频觉得土木工程还行”,他相信张雪峰的判断,自己恰好也对房地产、设计院有些向往。
刘宇至今还记得查询录取结果那天的紧张,“生怕自己录不上土木工程”。
尘埃落地的那一刻,他激动坏了,他和父母都相信,这是个欣欣向荣的行业,他即将开启光明的未来。
02大一听说“就业前景不错”,大四半个宿舍找不到满意工作刘宇最终去了一所土木工程强势的211院校。大一时,他曾和大四的学长打听专业的就业率,和张雪峰的说法一样,对方说“学习好的可以去房地产,绝大多数同学会去设计院,只有全院倒数的几个同学才会去施工单位”。
比起更光鲜的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算是最差的选择。去工地很苦,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没法回家,不仅赚不到钱,还要忍受“每天抽烟喝酒”的文化,
刘宇感到庆幸,他相信自己能凭努力收获不错的工作。
大二那年,张雪峰的说法突然变了。他对直播间的家长说:“冲有土木专业的985,一冲就上。但孩子如果真学土木,会不会怪我一辈子?”
大三,张雪峰狂妄地对着直播间连喊三遍“有没有工地干的牛马?”紧接着质问了一句“工地上谁分一本二本?”彼时,对专业深入了解的刘宇也已对专业渐渐祛魅,意识到了行业的衰落,但他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
等到刘宇大四那年,再有人和张雪峰提到土木工程,他只剩下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大笑与轻蔑。
2024年,张雪峰嘲笑现在很多学校的土木工程都改名了,“怕你知道他是土木工程。”
招聘宣讲会上,一名HR直接冷漠地拿起麦克风:“本科生哪怕再优秀,也只能投递施工单位。”刘宇海投了很多家设计院,一直到毕业两个月后,都“没有消息”。
刘宇的经历并非个例。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由5年前的95%下跌至60%以下。他的几个室友同样四处碰壁,一个人托关系去了老家的设计院,月薪3000元,另一个去了施工单位,铁了心想辞职。大学招生同样遇冷,同济大学土建类专业录取分数大幅下滑,2025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只要300分。
无奈之下,刘宇只能去教培机构当老师,工作两个月后,他决定考研,纠结再三,他放弃了跨考,再次选择了土木工程。此时这个专业的热度已跌至冰点,竞争也小了很多。“我不知道如果我考研再失败的话,我还能怎么办?又要像过去一年一样找工作吗?还是再煎熬备考一年?我不能再接受风险了。”
再次刷到张雪峰讲土木工程视频的那天,甘肃尚处于乍暖还寒的3月。刘宇正在家里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恐慌。
两次看视频,心境截然不同。刘宇已经被打击到“无所谓了”,只觉自己“是个笑话”。他看到,还有不少人留言,称自己同样受张雪峰的影响报考了土木,“被害了”。
“刘宇”们的痛苦,对于张雪峰而言太过遥远。
如同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态度大变一般,犀利表达,引发争议,公开道歉——这套流程,张雪峰已经在直播间复刻过很多次。
一次直播中,他解开外衣,露出印有“我错了,我道歉”的定制短袖。从此之后,这件短袖成了他最爱穿的衣物。
2016年,张雪峰凭借自制视频《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进入大众视野,随即因点评“哈理工狗屁都不是”而收到律师函,最终在微博致歉。很快,他陆陆续续因言论问题向齐齐哈尔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道歉。
2023年,“孩子学新闻就打断他的腿”这句话让他再次爆火,这样的言论惹怒了不少高校教授,风波最终以他的致歉和告病平息。
此后,“文科都是服务业”,“文科生不考公大多就是做销售”等极端言论再次出圈,张雪峰没再道歉过。
这些年来,批评张雪峰的声音也一直都有。“踩一捧一”“利用焦虑”“功利主义”“预测翻车”等标签一直围绕在他身边。但张雪峰的影响力还是在急速扩大。
吴秋翔指出:“张雪峰确实会掌握更多信息,背后也有专业团队帮忙分析,他的分析会有一定的数据和资料支撑。但本质上,他是销售服务不是专业教育。在讲述过程中,他不断在利用和引导普通人的一种情绪,用信息为自己谋求利益。”
这些年来,张雪峰的很多话前后不一致,确实也是因为现实发生了变化。他始终在根据大众口味、流行趋势调整自己的说法。
但对于报考志愿的学生来说,专业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此后的4年、甚至7年。这样“碎片化”“快餐化”的建议,与学生们长期的选择,产生了难以挽回的错位。
解封首日,张雪峰发了一条微博
03超百万考生被张雪峰改变截至目前,张雪峰在全网粉丝量超5000万。账号解封仅5天,张雪峰的微博账号涨粉3000人。关注张雪峰动态的人们中,有忠实粉丝,但更多人看张雪峰,只是为了看个乐子。
可其实,不管相信他与否,张雪峰都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本刊发现,几乎每个关注过张雪峰的人,都能说出他一两个金句。刘宇反复提到的是“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除此之外,还有“文科考公三大专业,法学财会汉语言”“孩子报新闻就打晕拖走”“女孩不漂亮别说金融”……
金句的威力是巨大的。
和刘宇一样,某教育自媒体博主刘林雨提到了她的朋友。朋友在女儿高考那年痴迷于张雪峰的直播,深信“普通家庭千万别学医,周期太长了,学计算机好”。她强行打消了女儿对医学的兴趣,逼着女儿报考了一所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可上了大学后,朋友的女儿对计算机毫无兴趣,更学不懂,虽然努力,但绩点始终不高,没能力考研和保研,如今大学毕业几个月了,还待业在家,什么也不想干。女儿对妈妈越发怨恨,每天争吵不断,朋友十分焦虑,和刘林雨抱怨自己“后悔得不行”,“都怪当时笃信张雪峰,选错了专业……”
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理事、教育专家陈沁做过一项针对“张雪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占招生总人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专业录取排位被张雪峰改变。
陈沁引入了“张雪峰密度”的概念,即观看直播观众占总人口的比例。
在“张雪峰密度”较高的地区,每五个考生中就有一个因为张雪峰改变了自己的专业选择。在“张雪峰密度”最高的地区中,2023年金融学和新闻学专业的录取百分位平均降低了4%。近200万考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张雪峰改变。
李萌萌就是录取位次变化的受害者之一。
作为2023届高考的考生,李萌萌从小语文分数高,喜欢读书,她很早就锚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将来能从事图书编辑。她高考考了530多分,分数和上一年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接近,本来想冲一冲广东一所一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剩下的保底学校,她也只填报了这一个专业。
但没想到,那一年广东省内所有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暴涨20多分,她一路滑档了四五所学校,最终错失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去了一所师范院校读书。
李萌萌高中阶段始终以“看乐子”的心态看张雪峰,但她没想到,“汉语言文学好考公”这样一句话,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她认识两个日语生,从未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兴趣,但都录取到了该专业,“也是因为他们的妈妈在抖音上听到了张雪峰的建议”。
更遗憾的是,大二那年,她偶然得知当年录取到她目标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中有10多个人都转专业离开了。她不知道这些人是否也受到了张雪峰的影响,上大学后却发现自己不喜欢。而如今,李萌萌只能曲线救国,实现成为图书编辑的梦想。
一则“如何评价张雪峰”的笔记下,李萌萌和其他网友的评论
此外,陈沁还指出,就业形势也因张雪峰受到了影响。如今张雪峰极力推崇的计算机专业,近7年来在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的占比一路下降,与此同时,2023年计算机类招生已达到所有招生的10.78%。未来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相反,张雪峰唱衰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市场需求缺口正在扩大,呈现出了供小于求的趋势。
04 “非常后悔”,但人生的选择不可证伪“学了土木之后我才知道,早在17年、18年左右,行内人就开始说土木在走下坡路。但直到2022年,这个事情才被大家知道,这就是信息差,而我们没有办法提前知道。”
在家待业备考的一年里,刘宇思考了很多,他对张雪峰的态度,也从盲目信任变得逐渐理性。
刘宇觉得,张雪峰的出现确实帮助很多家长和孩子提前意识到志愿规划的重要性,他的很多判断虽然偏激,但也的确和行业现状八九不离十。“问题在于他的判断是短视的,只是基于当下考虑就说出很绝对的话,没能力预测几年后的变化。”
他对张雪峰没有愤怒,更多是“一种无奈与自嘲”,“毕竟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时没能再多了解一点。
让吴秋翔更加担忧的是,张雪峰不过是众多“网红咨询专家”的代表。围绕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这也让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呈现出“快餐化、碎片化特点”,对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产生广泛影响。他曾注意到,一名学生选专业的咨询视频受到40万点赞,有的个案咨询视频更是有高达7000万的播放量。
张雪峰解封后,微博的粉丝留言
和刘宇轻信张雪峰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判断一样,张雪峰类的“快餐式解读”往往让普通家庭深信不疑,但“这种对高考升学决策的‘浅层认知’,比单纯‘不知道政策’的危害更具隐蔽性,也更容易导致选择失误。”
而现实的吊诡还在于,人生的选择是不可证伪的。哪怕不听张雪峰的话,选择专业之后的未来、行业的变化也难以预估。
和刘宇同年上大学的朋友找了另外一家很贵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能够去几乎所有985学校热门专业的他,最终在机构的建议下填报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如今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境地,“也觉得自己被坑了。”
他还有一个好朋友,最开始报考了机械工程专业,上大学后,听说软件工程专业更好,便转了专业。没想到大四毕业时,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机械工程专业反而成了大热门。他想考研转回去,但分数已经被抬高了,竞争激烈,他最终考研失败,无奈留在软件工程行业工作。
空窗近一年后,刘宇考上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如今的他相信“长期主义”,“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判断,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专业”。没人说得清楚一个专业4年后、7年后究竟会怎样,他觉得,土木工程专业也到了“破而后立”的阶段,一些能力不足的人被市场淘汰了,现在留在行业内的少数人,都在为之努力。
刘宇不知道等到自己再毕业,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但他给自己定了个30岁的计划,希望用接下来的6年慢慢沉淀,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下一次机会。“既然已经走到低谷了,肯定会往上走的。”
尽管如此,刘宇还是时常会想起报志愿的那天。
“非常后悔”,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他没有点开过张雪峰的视频,他很有可能会选择失之交臂的自动化或计算机专业。
如果那样,他的人生又会怎么样呢?
景盛网-网络股票杠杆-网上炒股杠杆-实盘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