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在北京中网的女单第二#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轮比赛,击败了一个不算太出名的对手阿朗戈。 就这么一场比赛,她带回家6万美元奖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43万元。 差不多同一时间,WTT中国大满贯赛也打着呢。 国乒一姐孙颖莎要是能拿下这种级别的冠军,奖金大概3万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网球运动员赢一场球的收入,快赶上乒乓球运动员拿一个冠军了。
这还没完
今年澳网,郑钦文只是赢了个首轮,奖金就超过90万元人民币。 而孙颖莎整个2024年,辛辛苦苦打了一年比赛,WTT赛事奖金加起来大概是23.4万美元,合人民币171万左右。 郑钦文打一场球的收入,顶得上孙颖莎小半年的比赛奖金。
体育记者杨华直接放话了
孙颖莎这些顶尖乒乓球运动员,应该带头向WTT世界乒联要求涨薪。 这话听着挺扎心,但大实话。 网球运动员还在嫌钱分得少,郑钦文今年4月还和别的顶尖球员一起给四大满贯写信,要求提高奖金分配比例,希望能像NBA那样,把赛事收入的50%分给球员。 要知道,现在网球大满贯赛事,球员拿到手的奖金大概只占总收入的17%,就这,他们还觉得不公平。
网球比赛是真有钱
2025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总奖金池超过了400万美元,单打冠军能拿到150万美元的巨款。 这数字是孙颖莎如果拿到WTT大满贯冠军奖金的15倍。 WTT瑞典大满贯,总奖金池155万美元,听着还行是吧? 但分配起来差距极大。 单打冠军能拿10万美元,双打冠军组合一共才1万美元,每人分5000美元,连单打冠军的零头都不到。
孙颖莎在瑞典站拿了女单冠军和女双冠军
总收入10.5万美元,已经是国乒里赚得最多的了。 林诗栋更惨,身兼男单、男双、混双三项,全部拼进决赛,最后总共拿了5.8万美元。 而有的队员,像黄友政,只参加了男双一项,拿了亚军,到手就3000美元出头,头部和尾部队员的收入能差出近40倍。 网球这边,光是2024年,郑钦文的比赛奖金就高达556万美元,职业生涯总奖金已经积累到831万美元了。 这还不算她场外代言的大头。 有媒体统计,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郑钦文总收入2220万美元,其中代言费就占了1700万美元。 她一个人的年收入,能抵得上整个乒乓球军团好多年。
为什么差距能这么大? 说白了,是两项运动全球商业价值的根本不同
网球是世界性的运动,四大满贯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全球转播,赞助商都是国际大牌,观众遍布世界各地。 乒乓球呢,虽然在中国是国球,群众基础好,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开发和商业价值,跟网球没法比。 关注乒乓球的,主要还是咱们自己人。
打乒乓球,很多时候比赛奖金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法国选手西蒙·高茨就说过,大多数时候他们参加WTT赛事都是自费的,如果打不进八强,可能还得赔钱。 对于很多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比赛奖金只占收入一小部分,主要得靠商业代言或者其他奖励。 孙颖莎2024年总收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但比赛奖金只有171万,还不到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她收入的大头,可能来自奥运获奖后霍英东基金会等的奖励,以及其他企业给的实物奖励如汽车、房子等。
网球选手可以靠奖金活得很好,乒乓球选手更多得靠其他方式
就连刘国梁领导的WTT,也在想办法改革,比如增加点双打奖金,给球员一点参赛豁免权[^相关报道提及了WTT的改革动向,如取消强制参赛规定、增加双打奖金等,但未在提供的搜索结果中直接找到对应原文]。 但这点改动,面对整个项目全球商业价值的天花板,显得有点无力。
郑钦文在西班牙训练,她爸爸当年为了支持她打球,甚至卖掉了房子
这种投入在网球世界里可能能看到回报。 但放在乒乓球领域,一个运动员要达到顶尖,付出的辛苦可能一点不少,但经济上的回报,尤其是纯粹从比赛本身获得的回报,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景盛网-网络股票杠杆-网上炒股杠杆-实盘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